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经验谈:河北推广新型建造方式 促进农房低碳转型
发布时间:2023.08.28 来源:
积极推进农房节能改造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支持帮助下,河北省承接了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“农村住宅绿色低碳技术示范与政策研究”试点项目,推广绿色低碳适宜技术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组织编制《河北省绿色农房建设与节能改造技术指南》,指导市县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共计2500户,通过更换节能门窗或增建暖廊、外墙和屋面加装保温层等措施,提升建筑节能水平。以承办冬奥会绿色低碳赛会为契机,指导张家口市崇礼区制定《崇礼区民居改造实施方案》,2021年投入资金4.3亿元,改造民居1.4万户,极大地改善了崇礼地区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建筑节能水平。
探索近零能耗农房建设。2022年,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举行,10个国家29所高校围绕“可持续发展、智慧互联、人居健康”三大主题展开竞赛,华为等180家企业与高校合作,推动绿色低碳新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,探索未来民居再生能源与建筑有效结合方式,建成了15栋零能耗住宅,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,绿色低碳建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。
大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。近年来,结合避险搬迁、抗震改造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项目,积极推广装配式、现代生土等新型建造方式。邯郸市魏县结合河道搬迁,较早使用低层装配式建筑,共建设装配式农房528套。张家口市涿鹿县、保定市阜平县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、结合传统材料、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础上,建设了一批造价低、保温性能好的现代生土农房。
坚持立法为纲。推动出台《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》,编制该省农村住房建筑设计规范,引导农村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、墙体保温技术、高性能门窗技术以及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,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。鼓励农村个人自建住宅等新建建筑参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,推动绿色低碳农房建设。
坚持规划引导。采取“市县点菜、省厅配餐”模式,出台了《河北省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导则》,指导各地编制并发布161部绿色建筑专项规划,推动绿色建筑及相关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、冬奥会筹办相匹配,为全省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列出“时间表、路线图”。
坚持制度保障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、省自然资源厅印发《关于加强农村自建房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》,指导各地落实规划建设管控、房屋结构设计、乡村建设工匠管理、技术服务队伍指导、竣工验收“五项制度”。2022年,全省确定4.88万名村级建设协管员,为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提供到户技术服务支持。
坚持市场主体。支持有意愿的省内新型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,通过社会团体组织乡村建设工匠培训,及时回应农村住房市场需求,探索推广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新路径。省级公布了两批73家适合农村的绿色低碳建筑业企业名单,供建房农户自主选择。
坚持财政支持。在装配式农房试点建设中,省财政对试点户每户补助1万元,引导建房群众优先建设绿色低碳农房。在2500户绿色低碳农房节能改造中,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,户均补助4000元,引导农户改造提升既有农房品质。
完善技术标准体系。制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及设计标准、桁架连接装配式墙体模块应用技术标准、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、农村住宅设计标准等,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提供免费下载服务,编制发放农房建设和改造导则,供生产企业、施工队伍、建房群众选用,指导绿色低碳农房建设。
突出地方特色。编制了河北省农房设计方案集,针对全省平原、山地、坝上、沿海等不同风貌区农村住房特点,精选36套设计方案进行推广。组织大专院校和设计机构专家开展设计下乡,为农户提供农房设计服务,确保农房设计质量,塑造乡村风貌,体现“乡愁”文脉。
深入推进工匠培训。组织技术下乡,引导科研、设计、高校等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下乡服务,加强培训管理,累计培训基层管理人员、乡村建设工匠超过1.2万人次。2023年,开展“乡村建设带头工匠”培训,编制教材和录制课程,目前已培训2102名带头工匠。